和順縣人民檢察院
張某強
陳忠杰(山西至一律師事務所)
原公訴機關和順縣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某強,曾用名張某紅,男,漢族,初中文化,無業(yè),2013年10月24日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被和順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7日被逮捕。現羈押于和順縣看守所。
辯護人陳忠杰,山西至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和順縣人民法院審理和順縣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張某強犯交通肇事罪一案,于2014年4月18日作出(2014)和刑初字第14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張某強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辯護人意見,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和順縣人民法院判決認定,2013年10月23日23時許,張某強無證駕駛無牌金城二輪彎梁摩托車,由和順縣正邦煤礦下班回梳頭村家中,行至X345線29km+92.05m處,遇杜某林騎電動車由梳頭村到北關煤礦,兩車相遇發(fā)生相撞,造成杜某林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后被告人張某強駕車逃逸。2013年10月31日經和順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張某強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案發(fā)后被告人的家屬與被害人的家屬在和順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主持下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人張某強賠償郝某葉15萬元,當日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先行賠償11萬元,剩余4萬元由張某強于2019年12月31日前付清。被害人杜某林的家屬出具了諒解書,對張某強的行為表示諒解,請求司法機關對其從輕處理。
原判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
1、受案登記表:郜某紅2013年10月24日6時21分報案稱,在井玉溝村至九京村路段,有一騎電動自行車的人被車撞了,接警后,和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派人趕赴現場,經勘查和對現場遺留碎片比對,確定肇事車輛為摩托車,車輛排查中,確定肇事車輛為金城牌二輪摩托車,2013年10月24日8時05分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強,并將肇事的金城二輪摩托車查扣。
2、常住人口詳細信息。
3、查詢比對證明:證明張某強無機動車駕駛證。
4、《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查筆錄》。
道路呈南北走向,三級,無影響視線的障礙物,無道路交通標志,路面為瀝青,夜間無路燈照明,死亡一人,現場有肇事車輛1輛,為電動自行車,肇事車輛不在現場,初步判斷為紅色摩托車。提取痕跡物證2個摩托車后視鏡碎片,一個深綠色毛線織脖套,路面血跡,黑色安全帽1個?,F場進行拍照14幅(其中后7幅為肇事逃逸車輛留于現場的劃印、路面血跡、被查獲后與現場遺留的比對照片)。
5、晉公交認字(2013)第00035號《交通事故認定書》:2013年10月31日經和順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張某強承擔此事故的全部責任。
6、扣押、隨案移送清單:2013年10月24日和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杜某的見證下扣押張某強紅色金城牌二輪摩托車碎片1個、紅色金城牌二輪摩托車一輛。(棗紅色)
7、物證:棗紅色金城牌二輪摩托車碎片1個、棗紅色金城牌二輪摩托車一輛的照片。
8、和順縣公安局和公刑技痕鑒字(2013)2號《刑事科學技術鑒定書》:
送檢的碎片是檢材“金城”JC480型二輪摩托車所留。(附:16幅照片)。
9、晉中市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晉中)公(法)鑒(物證)字(2013)328號《法醫(yī)物證鑒定書》:
標記“現場可疑斑跡”的檢材經DNA檢驗分析,支持該血跡為張某強所留,不支持為其他隨機個體所留。
10、晉中市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尸體檢驗鑒定書》:
綜合分析認為杜某林系交通事故致主動脈破裂心包填塞死亡。(道路交通事故照片)
11、2013年10月24日11時59分至12時20分詢問張某生的筆錄:2013年10月23日大概中午12點時,我兒子張某強駕駛的二輪摩托車往和順縣正邦煤礦上班,大概2013年10月23日晚上23點左右回來家的,回來時,我巳經睡了,今天早上7點左右我兒子張某強駕駛摩托車去和順正邦煤礦學習,走了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今天早上八點左右我接到交警隊電話說我兒子張某強到交警大隊調查事情,我才知道他出事故了。
他回家時自己說了一句把摩托車撞壞了,什么時候在哪和什么撞的他沒說,我也沒有問。他臉上眉心和下顎處有兩處新傷,后來我兒子在廚房洗了洗臉就睡下了。
今天早上起床后他說去煤礦培訓學習,從家里拿了點錢準備去修摩托車,其他沒說什么。我見他的摩托車兩個反光鏡不在了,摩托車擋風板也破損了。
12、2013年10月30日詢問郝某葉的筆錄:我丈夫杜某林2013年10月23日晚上大約在23時左右離開的家去北關煤礦上班,騎的是幾年前就買的電動車,不記什么牌子了,走的時候就他一個人,當晚在家里吃的飯,吃的面條,沒有喝酒。2013年10月24日早上6點多,郜某紅打電話告他老婆張某萍來家叫的我,說我丈夫碰著了,叫我去九京村那看看。我丈夫從家走時沒帶手機。
13、被告人張某強的供述:2013年10月23日22時47分,我騎摩托車由正邦煤業(yè)下班回梳頭村家中,當時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當我走到井玉溝村九京村路段一個拐彎處,正好是一個左轉彎,我當時在路中間行駛,就往我前進方向左側打方向,想繞小彎,我的車就到我前進方向的左側平道內,我后來又隨勢往右扭頭去吐痰,在吐痰的瞬間就感覺摩托車不知和左側的什么東西掛了一下,后來我就摔倒了,也摔暈了,大約過了十分鐘左右,我醒過來爬起來看了一下現場情況,發(fā)現電動車下面壓著一個人,我才覺著是和電動自行車碰了,當時那個人也沒有動也沒有呼救,我心里害怕,就扶起我的摩托車,騎著摩托車跑了。當時由于害怕,連逃跑方向也錯了,到了井玉溝村口才發(fā)現,后來我掉過頭就跑回家了。出事后沒有報案,也沒有及時救人。一是心里緊張害怕,二是怕承擔這起事故的責任。我爬進來后就去找我的摩托車,因為當時天上有月光亮,我借著月光看到路邊有車,以為是我的摩托,結果到了跟前才發(fā)現是一輛電動車,電動車下面壓著一個人,我當時巳經到了電動自行車尾部處。那人被壓到電動自行車車把處。那個臉部朝上,具體什么姿勢記不清了,沒有仔細去觀察。(他倒地的位置)我前進方向的左側路邊緣處,頭好像是朝路中心線方向,下半身沒有注意,那人胸部在白色路沿磚處,那人是躺著還是爬著記不清了。我扶起摩托車后,直接發(fā)動車就走了,也沒有修理。
我回家后大約23時30分左右,我好像是告我父親張某生說是碰了車,他也沒有細問,只是說我的臉碰的厲害。后來我就去洗臉睡覺了,其他的他沒有問,我也沒有再說。
摩托車前輪左側的擋風板壞了,有破碎,還有摩托車的后視鏡壞掉了。出事后遺留在現場深綠色毛線織成的脖套,摩托車碎片和兩個后視鏡都留在現場了。
14、身份證及戶口本復印件,義興派出所2013年12月23日出具:證明杜某林與郝某葉、杜某波系夫妻、父子關系。
15、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2013年12月26日經和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主持調解,張某強父親張某生與杜某林家屬郝某葉達成賠償調解書,由張某強賠償郝某葉15萬元,當日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先行賠償11萬元,剩余4萬元由張某強于2019年12月31日前付清。
16、2013年12月26日郝某葉、杜某波出具的《減輕處罰諒解書》:事故發(fā)生后,肇事方家屬積極主動多次到我家對我及我的家人進行安慰與道歉,與張某強系同村村民,他家也很困難,對我及我家人作出15萬元的經濟賠償,表示接受與理解。對張某強的行為表示諒解,請求司機機關對其從輕處理。
據此,和順縣人民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張某強無證駕駛摩托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至一人死亡,且在肇事后逃逸,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張某強歸案后自愿認罪,其家屬積極賠償被害人家屬的經濟損失,得到被害人家屬的諒解,依法可對被告人張某強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第六十七條 ?第三款 ?規(guī)定,判決被告人張某強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上訴人張某強的上訴理由主要有:1、上訴人駕駛的摩托車沒有與受害人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fā)生碰撞;2、上訴人不屬于逃逸。
其辯護人所提辯護意見認為上訴人張某強具有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原判量刑過重,其余與其上訴理由基本一致。
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一致,認定事實的證據已經原審庭審舉證、質證,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某強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無證駕駛摩托車上路行駛進而發(fā)生交通事故,并致一人死亡,且在事故發(fā)生后駕車逃逸,負事故全部責任,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關于上訴人張某強所提該沒有與受害人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fā)生碰撞,也不屬于逃逸的上訴理,經查,根據在案證據,足以認定本案事實,上訴人的上訴理由與審理查明的事實不符,故不予采信;關于辯護人所提上訴人張某強具有減輕、從輕處罰情節(jié),原判量刑過重的上訴意見,經查,原審法院對此已予認定并在量刑時充分考慮,原判量刑并無不當,故對辯護人的辯護意見依法不予采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第(一)項 ?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某強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無證駕駛摩托車上路行駛進而發(fā)生交通事故,并致一人死亡,且在事故發(fā)生后駕車逃逸,負事故全部責任,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關于上訴人張某強所提該沒有與受害人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fā)生碰撞,也不屬于逃逸的上訴理,經查,根據在案證據,足以認定本案事實,上訴人的上訴理由與審理查明的事實不符,故不予采信;關于辯護人所提上訴人張某強具有減輕、從輕處罰情節(jié),原判量刑過重的上訴意見,經查,原審法院對此已予認定并在量刑時充分考慮,原判量刑并無不當,故對辯護人的辯護意見依法不予采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第(一)項 ?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判長:李志堅
審判員:李曉光
審判員:鄭曉勇
書記員:麻世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